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楚楚 年初经历裁员风波后,资生堂中国的调整仍在继续。
7月4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资生堂员工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资生堂中国要求员工重新签约劳动合同,签约主体发生变更,由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变更为资生堂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资生堂商贸公司”),涉及销售及相关岗位,新签约合同于8月1日起生效。
经济观察报进而获悉,资生堂旗下品牌BAUM葆木产品将在中国市场停售,该品牌天猫官方旗舰店从7月10日起将不再接受新的订单。对此,资生堂中国方面解释停售原因为:“因战略调整。”该品牌由资生堂集团于2020年6月全新推出、于2021年引进中国市场,定位为主打天然、环保的高端护肤品牌。
今年年初,资生堂中国回应裁员风波称,“资生堂中国于2024年开始实施新的品牌组合战略以夯实业务基础。相应地,内部也正打造更整合、更敏捷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调整仅涉及相关工作岗位的微调”。
根据资生堂集团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其净销售额同比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为亏损。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受到核污染排海的影响,其主品牌资生堂在一季度仍为负增长。
资生堂集团及资生堂中国于今年起宣布了一系列调整计划以应对增长压力。
员工签约主体变更
7月4日,上述资生堂中国线下柜台销售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资生堂中国近期正在督促员工签约新的劳动合同,签约主体由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变更为资生堂商贸公司。原签约主体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8月1日后将不再设立销售岗位。
另一位线下柜台销售员也向经济观察报确认了该信息,并表示新签约合同将于8月1日生效,目前员工处于与公司友好协商阶段。
根据天眼查,资生堂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为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资生堂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今年还成立了北京、深圳、杭州、兰州、广州等区域的多个分公司。
上述第一位员工称,不久前资生堂中国总部开了一场视频会议通知重新签约一事,会议结束后,新的劳动合同以电子版发送至企业员工微信。新签约员工将获得7000元“新公司欢迎奖”,而拒签员工暂未获知赔付方案。该员工表示,尽管公司在会议中称此次变更不属于外包,但他担心后期子公司被出售。而考虑到新签约合同待遇有变化、现阶段薪资不高,该员工拒签了新合同。
该员工表示,新签约合同中,员工的住房公积金下调,年假时间也变少了。此外,该员工从去年下半年起感觉线下销售情况有所改变,称自己“卖得不好,工资没多少”“以前公司很好,现在不赚钱了。大家消费观变了,消费也在降级,选择渠道变多了,别的渠道价格更便宜”。
对于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一事,7月5日,资生堂中国相关负责人答复经济观察报称,为了不断巩固业务基础并部署未来发展,资生堂中国于2024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资生堂商贸公司,聚焦线下业务的运营和拓展。该公司将集中资源,进一步提升、完善相应的IT和数字化系统、业务激励机制、员工培训等,以加码推动线下业务的可持续增长。相应地,资生堂中国线下业务的相关合同和员工劳动合同将由该公司签署。
品牌停售、闭店
资生堂中国在调整线下业务运营的同时,其旗下品牌也在中国市场有所变动。
根据BAUM葆木天猫官方旗舰店公告,店铺于2024年7月10日起将不再接受新的订单,在此前下单的货品都将正常发货。
BAUM葆木是资生堂于2020年6月推出的全新高端品牌,于2021年进入中国试产,主打天然、环保,产品包括香水、护肤水乳、护手霜等,产品售价在500元至800元左右。
对于停售BAUM葆木的原因,资生堂相关负责人答复称:“BAUM葆木品牌因战略调整,决定停止在中国市场的产品销售。”而对于具体战略调整内容,截至发稿,资生堂方面未作回复。
除了BAUM葆木,今年2月底,资生堂旗下知名品牌茵芙莎(IPSA)传出大面积撤柜的消息。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上海浦东陆家嘴中心的茵芙莎中国首家定制概念店已于2023年12月关闭,除了上海大宁久光店撤柜之外,南昌、镇江、合肥、太仓等在内的二三线城市部分茵芙莎专柜均已陆续关闭。
当时资生堂中国对此回应称:“为更好地顺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茵芙莎品牌正在就线下业务进行正常的布局调整。”
茵芙莎为资生堂集团的支柱品牌之一,其产品“流金水”曾红极一时。但根据资生堂集团财报,茵芙莎2023年财年的销售额下降了30%,2024财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下滑22%。
除了茵芙莎之外,资生堂集团整体业绩表现也欠佳。资生堂集团2024财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2495亿日元,同比增长3.9%;核心营业利润为113亿日元,较上年同期下滑9.6%;归母净利润亏损33亿日元,而其最重要的同名主品牌销售额同比下滑5%。
其中,资生堂中国市场销售额为5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同比增长4.2%。基于“灵活的成本管理”,中国市场核心营业利润同比提升至1.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0万元),资生堂在财报中谈及中国市场时曾表示,“我们正在从由大规模促销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向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专注于品牌价值和根据消费者需求量身定制的产品传播”。虽然肌肤之钥(CPB)及NARS一季度在中国市场实现了稳定增长,但核污染水排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资生堂品牌出现了又一季度的负增长。
资生堂集团在2023财年的财报中表示,为了改善收益,集团将削减全球成本。
全面调整
早在今年年初,资生堂中国针对40%裁员风波回应表示,该公司将于2024年开始实施新的品牌组合战略以夯实业务基础。相应地,资生堂中国内部也正打造更整合、更敏捷的组织架构。
资生堂集团层面在去年12月就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新设价值创造战略总部、公司治理部、全球品牌价值开发中心、全球产品价值开发中心。其中,成立新的价值创造战略总部,是为了实现中期经营战略“SHIFT2025andbe-yond”中提出的增值业务模式,且该部门直接由首席营销与创新官领导。在该调整宣布的前一年,资生堂集团和资生堂中国的CEO均进行了换帅。
此次销售岗签约主体的变更也与整体战略有关,资生堂中国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成立全资子公司资生堂商贸公司的目的是聚焦线下业务的运营和拓展,以加码推动线下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资生堂是最早入华布局CS(线下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海外品牌之一,渠道包括屈臣氏、万宁等大型连锁品牌,高峰时期布局数量达数千家。而随着电商流量红利爆发,线下渠道势头减弱,资生堂于2019年决心发力线上业务。但在去年的“双十一大促”、今年的“618电商大促”美妆品牌榜单中,资生堂品牌均未上榜前十名。
除了组织架构调整,资生堂最明显的动作就是陆续剥离非核心业务品牌,并扩展新业务。
资生堂集团宣布已与私募股权基金CVCCapitalPartners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出售其拥有的个人护理公司FineTodayHoldingsCo.,Ltd.的全部股权(持股20.09%),转让事宜计划于2024年6月30日完成。这意味着资生堂集团正式完全剥离其个人护理业务,包括水之密语(AQUAIR)、可悠然(KUYURA)、惠润(SUPERMILD)、珊珂(SENKA)等个护品牌。
资生堂中国市场也动作不断,先是引进高端品牌,后又加码彩妆和香水业务。今年年初,资生堂旗下“贵妇”护肤品牌御银座TheGinza天猫旗舰店开业,而旗下彩妆品牌醉象也开始进入中国线下市场。7月4日,资生堂宣布与意大利奢侈时尚品牌MaxMara就香水业务达成合作关系,获得全球独家授权许可,负责其香水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广和分销。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谢楚楚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消费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文娱行业、文娱消费,聚焦市场动态和事件背后的人和故事。新闻线索可联系xiechuchu@eeo.com.cn。